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你——卢旺达
从小,我因为皮肤黝黑就被人戏称为“黑罐儿”、“小黑”,朋友们也常拿我开玩笑说:“你去非洲才是回家了。”可是谁也不会想到,哈哈,这个“小黑”有天居然真的“回”非洲了。我也不会想到,几乎从未离家的自己,有天会跨越大半个地球,来到一个从没听过的国家——卢旺达。
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呢?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;1994年的种族大屠杀残害了近100万人口,约占当时本国人口的五分之一;主食是土豆、香蕉和豆子;这些百度上搜到的信息着实吓我一跳。但是,抱着“年轻还是应该多出去闯一闯”的心态,本着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,带着一丝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的豪情壮志,我还是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。没人引荐,22岁的我,就这样和卢旺达相遇了。
第一次见到卢旺达时,她像个待字闺中的少女,朦胧而又美丽。她有着凉爽宜人的气候,湛蓝的天空,干净整洁的街道。路旁没有高楼大厦,却有着一座座精致的小别墅,每个房子的构造、外形都独具特色。还有每家的花园,都是园丁们精心修剪的结果,这个从不强调绿化的国家却绿树成荫。这里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,一望无垠的基伍湖湖水蓝得不像话,让你忍不住想要跳进湖里痛痛快快地洗个澡;人迹罕至的妞恩威热带雨林给你一场神奇的原始森林之旅;而跋山涉岭、穿梭在维龙加山脉只为了拜访人类的近亲——大猩猩;还有东部省的阿卡盖拉国家公园,那片草原,是野生动物们的乐园。
再识卢旺达,觉得他应该是个热情的小伙子。因为在这里,几乎很少见到老人。在这里,问路,不是给你指个方向,而是把你带到目的地;过马路时,汽车会停下来示意你先走;不管去哪儿,总有人热情的跟你搭话:“你好”,“how are you”。
可有时,他又像个迟缓的老人,因为当地人的动作只能用一个词形容——慢。在餐馆吃饭至少等一个小时;搞活动就别想准点开始;打电话告诉你15分钟就到,意思是还有一个小时。当地人,有时候什么也不做躺在树荫下就是半天,点一瓶啤酒坐在酒吧里可以聊一整天。脑筋灵活、讲究速度的中国人,面对着两位数的加减法都要拿计算器算半天的当地人,常常哭笑不得。
和卢旺达相处两年,爱他朦胧、纯真的美,感动于他似火的热情,有时也因为他的迟缓焦躁、烦闷。就这样交织着爱与恨,我在卢旺达开始了自己的工作。
我该怎么形容这两年的工作呢?
苦吗?是有的。独自一个人在方圆几十公里都没有同伴的山区里上课,陪伴自己的是漫长的深夜和无尽的孤单,每一个寂静的夜里,我都感觉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。半个月回一次总部,再次遇到熟悉的人,总让我觉得自己是刚出山的原始人,说话都打结。被臭虫咬得全身是疙瘩,夜不能寐,甚至一进房间寒毛就立起来了。虽然怕得要死,却要拿起棍子,一边鬼哭狼嚎一边满屋子打老鼠。我的爸爸妈妈大概不会想到,怕黑、怕一个人在家的女儿,竟然在异国他乡独自一个人生活了那么久。
痛吗?是有的。远离家乡、远离父母的多少个日夜,我不知道偷偷抹泪多少次眼泪。和男朋友无休止的争吵,也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心如刀割。
累吗?是有的。一个人上一个学校的课,为了帮员工争取到去中国的机会,给他们纠音、培训才艺常常要从下午忙到深夜。
可这些,绝不是全部。
张爱玲说:“喜欢一个人,就是低到尘埃里去,还能开出一朵花儿来”。对我来说,喜欢这份工作就是,即使条件再艰苦,可是也能在这儿开出一朵朵花儿来。长夜漫漫,那就静下心来多看看书;远离城市,那就索性种种菜,当个悠然自得的“菜农”;孤单一人,那就研究研究菜谱,把每个平淡无奇的日子过得滋润起来。你看到的是苦日子,我看到的却是每一个收获满满的瞬间。
犹记得,第一次站上讲台的紧张,第一次表演的慌乱,第一次得到员工的认可,每一次的体验都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。五音不全、四肢不协调的我,竟然多次上台表演。从高中开始就默默无闻的我,竟然能当主持人。从没见过啥大世面的人,竟然有机会参与高访团接待。我惊叹于自己一次次的进步,也不禁感叹,卢旺达这个舞台给了我太多不一样的精彩。
当听到员工自己的员工夸赞自己是最棒的老师时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看到自己的员工一次又一次在汉语桥比赛中夺得桂冠时,我激动到哭,那时候,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。
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老师,更庆幸自己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。上课时,他们会认认真真地听讲,没有教材,他们会仔细地做好笔记;下课时,会主动帮我提东西;生气时,他们会小心翼翼地求得我的原谅。随口说一个日期,她们却牢牢记在心里,一大早就给我送来生日贺卡,下课以后围着我给我唱生日歌,拥有这样一群员工,如何能让你不动容。知道我要走,却无力挽回,笑着送我和我拥抱,转身跑到教室却哭作一团,这叫我如何能不留念。
孟子说:“君子有三乐。父母俱在,兄弟无故,一乐也;仰不愧于天,附不怍于人,二乐也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。”我虽然算不上君子,但所幸父母健在、兄弟健康,也没做什么亏心事,更难得的是,我有幸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快乐。
在对的时间里,遇到对的人,是幸福。在我最美好的年纪里,遇到你——卢旺达,是我最幸运的事。因为你给了我全新的一次体验,一群可爱的孩子,还体贴地给了我在异国他乡的家人。
我的这些家人,就是卢旺达孔院的所有人。也许你会觉得,把同事们称为家人有些做作,可对我来说,他们真的像家人一样亲切。
当我哭泣时,是他们陪在我身边;当我因为离家而感到孤单时,是他们和我聊天,让我每天都充满欢乐;当我遇到各种难题时,是他们二话不说就帮我解决。我们常开玩笑说:“前世五百次的回眸,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,我们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在卢旺达,前世那得脖子都拧断了。” 感谢我的前世,拧断了脖子,让我今生能遇到这么好的一群人。
2014年,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国土。一出机场就看到熟悉的黄色面孔向我们招手,赶来接机的同事们让我觉得我所在的这个地方并不是异国他乡,而到达的当天老师给我们准备的火锅就让我吃苦耐劳的“愿望”落空了。虽然住的地方分好几个,我们却常常聚到一起吃大锅饭。方老师家的小面,经理家的毛肚,吴老师家的冒菜,每一家都有拿手好菜。每一次聚餐,都是欢声笑语,碗筷不够就从自家带,凳子不够,就站着吃。
在我们这个家庭里,有严肃却又关心我们的族长,有和蔼、亲切的姥姥,有亦师亦友的家长,有多才多艺的兄弟姐妹。虽然家庭成员只有14个,算不上什么“豪门望族”,但我们在一起却其乐融融。吃饭时,一起谈天说地;吃完饭一起在院子里遛遛弯儿;平时互相打趣、逗乐;有问题时,却总是一起面对。我们一起工作,一起探讨教学,一起对抗疟疾爆发期,一起经历家中被盗的惨况,也一起迎来了无数次的活动的成功举办。我们之间,像家人一样亲密,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,又像战友一样并力向前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家人,我的工作不再有枯燥、繁重,而是充满着快乐和收获。
回首两年的志愿者生涯,我从一个刚毕业的黄毛丫头变成了一名自信的老师;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到经历各种磨练,最终成长起来;从独自奔赴异国他乡,到在这里收获友谊和员工的尊重。虽然没有满载而归,但至少不虚此行。
有人说,人世间最美好的事,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。可我觉得,人世间最最美好的事,莫过于在自己最美的年纪奋斗过。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是,在22岁那年遇到了你---亲爱的卢旺达。对于别人来说,你可能是那么的不起眼,贫穷、落后是你的代名词,可是对我来说,你是那么美丽、热情。你让我领略了原始的非洲大陆,结交了纯朴善良、热情似火的卢旺达人民,还让我遇到了亲如家人的工作伙伴。感谢你这两年陪我一路走来。
借用歌词中的一句话:在最好年纪遇到你,才算没有辜负自己。
卢旺达大学教育学院孔院志愿者教师 张霞/供稿
 |
图一 卢旺达大学教育学院248cc永利集团 |
 |
图二 基伍湖 |
 |
图三 上课 |
 |
图四 我和我的孩子们 |
 |
图五 一起做菜 |
 |
图六 孔院这一家 |